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不由自主地重复或延长话语中某一个音节、单字或者片语的现象,通常会在孩子两岁到五岁的这段时间体现出来。两岁多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口吃的表现,这是因为他正处在一个语言技巧和口腔肌肉活动,同时快速发展的阶段。
口吃的定义
口吃是指说话时以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为主要症状的语言障碍,俗称“结巴”、“磕巴”。在儿童中比较常见,患病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5%。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口吃的开始年龄往往在2至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其表达和表现欲望都在逐渐增强。但此时由于语言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孩子的思维能力、词汇的掌握和组织句子的能力都在发展阶段,这使他们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感到困难,说话过于急躁、激动或紧张。由此,当孩子急于表达时,会造成头脑中储存大量语言信息,但表达能力却跟不上,思考与说话的速度无法配合,从而出现较多的口吃现象。
孩子“结巴”了,家长常常会非常烦恼!这样断断续续的表达能力如果没办法得到纠正,孩子将来怎么投入学习和工作的激烈竞争呢?要知道,“口吃”给人第一感觉就是缺乏自信;其次会导致交流不顺畅,最后,因为“口吃”可能孩子会错失很多表现机会。
导致孩子“结巴”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有学者提出某些基因和口吃有关。但是基因导致口吃这一说法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口吃是一些家族的家族病,但是目前还没有探明这类家族发病到底是源自遗传因素,还是源自社会因素。
2.模仿和暗示。
儿童时期是模仿性最强的时期,孩子不单单喜欢模仿成年人的动作,也喜欢模仿同伴、同学的动作。口吃的感染性很强,孩子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与口吃者经常接触,会觉得口吃的人说话好玩而去模仿,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口吃的习惯。即使孩子没有模仿,但处于语言发育阶段,因常年与口吃者一起生活或一起玩耍,日子长了也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染上口吃。
3.语言神经中枢发育不良或神经生理异常。
即与发音、对语言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发生障碍。
有研究显示:由孩提时代出现的持续性口吃,可能是因为左脑发育不完善,造成大脑皮层与说话能力有关的地带出现不衔接的状况。专家指出:由于左脑未能充分掌握让语言区域运作的时间性,左脑过度弥补这个缺失,令说话不能流畅。如儿童脑部感染、头部受伤以及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日后也易引起口吃。
4.生理疾病。
医学上常常把控制说话能
力的脑半球称为优势半球,习惯于使用右手的人优势半球在左侧,习惯于使用左手的人优势半球在右侧。将“左撇子”的孩子吃饭和写字纠正为用右手需要个过程,强迫“左撇子”在短期内变成“右撇子”,医学上解释就有可能使大脑在形成语言优势半球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混乱,导致出现口吃。
5.心理原因:例如精神紧张、焦虑、应激。
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儿童时期由于惊吓而口吃的孩子不在少数。比如有的父母过于严厉,当孩子太顽皮或做错了某件事时,就对他们严厉斥责。尤其是在孩子说错了某些话时,受到突然大声呵斥,使其受到惊吓,从而变得口吃起来。另外,环境的刺激也可能导致口吃,如父母之间的吵闹、发脾气都可能使孩子在语言上突然发生口吃。
父母在哪些方面如何进行家庭指导?
1.倾听与关注:集中注意力来听孩子说话,尽量注视孩子眼睛,这样孩子语言流畅性会增加。
家长对于孩子口吃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不仅能有效预防口吃,还能做到对于有口吃征象的患儿早发现并及早干预。
2.语言交流内容:经常谈论当时发生的事情。在陪患儿看图书或讲故事时,避免采用“合上书考试”方式,应该让患儿看图画进行会话交流,如图画命名,描述图画特征,评论图画内容等。
3.语速:尽量减慢语速,使患儿口唇和下颌的良好配合,保证患儿有充分思考时间,避免出现重复音和拖音现象;
4.语言交流方式:减少提问问题数量,尽量把提问式语句改为陈述句与口吃患儿进行交流。与患儿交流尽量使用简短句,保持语言流畅性;
教学点:5个 人气:336
教学点:5个 人气:318
教学点:5个 人气:283
教学点:5个 人气:282
教学点:5个 人气:266
教学点:5个 人气:21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4006-303-880
川ICP备07505283号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成都顾连芒果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所有,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有侵权或投诉,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