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不是要给孩子找到合适的机构和课程,更重要的是父母或老师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行动和心态。同时要尽力去避开以下训练误区。
一、以"医"代教,以为医药是解决问题唯一途径
其表现为某些家长对通过教育能够使良性发展这点存在疑虑,对教育康复缺乏信心。从家长这一心态分析,这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孤独症儿童康复,怎样才算是真正帮助他们。对孤独症儿童,只是表面上的认识,而缺乏对其本质的认识,其实孤独症儿童最大障碍是交往障碍,包括。他们常常沉浸在封闭的自我世界中,究其原因是其缺乏或者说是没有外界交往的能力,而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这种能力,使他们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到现实生活中来。
二、依赖机构,忽略家庭干预
有些家长因为相信机关和教师是专业的,无条件把孩子交给机关,失去了自己作为孩子亲近的人的强大优势。父母应该走近孩子。“走近”不是“走进”。让我们关注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乐意他的心和想法告诉你。正常人之间的交流尚且还有鸿沟,那么与这些自闭症孩子交流就更需要耐心和关爱,需要走近他们。
三、训练内容单一,单纯强调,忽视其他辅助训练
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说话了,一切就都好了",显然这是一种误区,因为会说话并不等于会交流。就我们所遇见的孤独症儿童有许多都会说话,甚至有的还能背很多唐诗,但却无法与外界正常交流,这能算是真正会说话吗?
从理论上讲,言语发育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其实质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因此只有首先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才能促进言语的发展。从语言学上讲,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如果人的言语起不到交际的作用,那么言语本身也不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所以,我在本文特别提出不能片面强调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不能以为会说话而去单一训练语言,而应以提高思维水平为目的,采取不仅是语言的训练,还包括认识能力、感觉运动等综合训练的方法。
四、目的与手段混淆。
有的家长在家庭训练中存在着为了训练而训练的现象,错误地理解为训练的目的就是完成训练内容本身,造成目的手段混淆。这样做的后果,一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训练手段必然单一;二是无形中把一天的生活内容和时间划分为训练和非训练两大类,没有将家庭训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影响训练效果。
五、乱用恐吓而不是加强。
比如: 一个儿童自闭症的孩子很不愿意离去妈妈,他已经与老师!上一对一辅导课,家长在听庭,这时候孩子有意看见妈妈把教师桌子上的物品丢掉,老师说: 由于你扔教师的教学工具,因此 妈妈离开了,孩子见到妈妈离去,立刻把握住妈妈并又哭又闹说:“妈妈 不动”。这时候家长说妈妈出来尿尿“。这一事例就表明了恐吓和应用加强的差别,那样不 仅不可以让孩子了解是是非非,并且会让孩子造成缺乏安全感。不利孩子真实明白什么叫对的和错的,长此以往孩子就愈来愈不懂事。
教学点:10个 人气:587
教学点:10个 人气:313
教学点:10个 人气:290
教学点:10个 人气:288
教学点:10个 人气:28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4006-303-880
川ICP备07505283号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福州康语儿童语言康复中心”所有,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有侵权或投诉,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