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精准的进行审题呢?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并且也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那么面对第一次见到的作文材料,怎么样利用有效的信息进行精准的审题呢?这给大家整理了高考作文精准审题的一些方法和步骤,各位相关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高考作文审题须要做到那“三问”?
精准审题须“三问”
有高考阅卷专家说:“就写作能力而言,审题准确是第一位的,切题才是最大的文采。”在写作过程中,精准审题是“1”,其他的才思、才情、才华等是“0”。有了精准审题这个“1”,后面的“0”才有意义;“一失”导致的结果是“万无”,是“白云千载空悠悠”。学生要想做到精准审题,就必须学会“三问”。下面笔者结合某次模拟考试的一道作文试题对“三问”要旨进行简述。
试题重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白袍”如此,为人处世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的情形呢?
方法指津
一问:是什么
审清这一问,需要分三步:第一步是“界定”。即清楚文题中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厘清概念的外延和边界。第二步是“审视”。审视文题的构成要素,厘清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第三步是“思辨”。思考文题的内涵、意旨和取向,进而生成自己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理解,摆明自己的独特观点。
在例题中,核心概念是“墨”,它不是指方法论层面的错误,而是指一个人品德、心灵、人格、操守等方面的污点。鲁迅仙台学医,意在疗救国民体魄;后弃医从文,意在拯救国民精神。学医只是鲁迅对救民道路的探索,它不是“墨”;而当时那些弃民族大义于不顾的人,则是“墨”。文题对“白袍点墨”持否定态度,对“终不可湔(jiān,洗;湔洗指除去耻辱、污点等)”表示痛惜。据此,可以确立“守白不沾”“强大内心,不改初心”等观点。
二问:为什么
“袖手于前,方能疾出于后。”要想在文章中把“理”说清楚,就必须在下笔前把“理”想清楚。所以在审题过程中,必须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关系、运行规律、发展逻辑等揣摩透彻。事理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这就需要我们选择一个看得透、吃得准的角度切入,从而把纠缠在一起的事理说清楚、道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可以从彼与此、主与次、内与外、客观与主观等交汇点切入,旨在厘清头绪,理顺关系。
在例题中,需要想清楚两个“为什么”。
其一,“白袍”为什么会“点墨”呢?从内因来说,人性是有弱点的,如私心、欲念等,所以内心不够强大、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往往经受不住各式各样的诱惑。王阳明叹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从外因来说,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紫陌红尘,物欲横流,外界的诱惑每时每刻都在侵蚀着人的意志,摇撼着人的定力,难免有人经受不住考验,沦为光怪陆离的世界的俘虏。
其二,“白袍点墨”之后为什么“终不可湔”呢?从既成事实的角度来说,“白袍点墨”之后就会留痕,就会在自己的成长史和团体的发展史上留下污点,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留下阴影。既成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改变事实的角度来说,人一旦误入歧途,往往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是很难再改邪归正的。即便想回头,也要战胜心中重重“魔障”和外部层层“怪力”,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问:怎么办
在审题过程中,思辨“是什么”“为什么”的过程是“知”的过程,而思辨“怎么办”的过程则是“行”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知”的基础上“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和启发作用。时下热度最高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尤应如此,它往往明确要求我们想出点子,亮出实招,去破解文题情境中的具体问题。这就如同医生治病,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进行诊断,开出药方,进行治疗。其操作步骤有三:
①联:联系生活实际、人生经历和社会现象,尤其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
②思:反思当下需要作为、能够改进以及应该与时俱进、因势而化之处。
③亮:在可行性探究基础上,列举合情、合理、合法、合乎实际的措施。
在例题中,“白袍”怎样才能不“点墨”呢?首先要“自律(自我约束)”,修炼自己的品性和操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而且要慎终如始,不忘初心,坚守底线,“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他律(外界约束)”,要用良好的家教家风、乡规民约、社会公德乃至规矩意识、法治精神,引领人们的“三观”,约束人们的言行,让人们“不想”“不敢”“不能”触碰底线,“把私欲锁进盒子”,“把权力关进笼子”。
“三问”是审题的三个基本维度,它不仅可以引领我们把题读懂、读深、读透,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形成畅达的行文思路、严谨的布局结构、清晰的写作提纲。笔者坚信,勤对文题“三问”,审题功力自臻。
教学点:21个 人气:1046
教学点:21个 人气:600
教学点:21个 人气:593
教学点:21个 人气:558
教学点:21个 人气:539
教学点:21个 人气:46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13689084116
川ICP备07505283号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重庆三中英才中小学辅导学校”所有,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有侵权或投诉,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