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方言/普通话、中文/外语的环境中成长。如果在这种‘双语’语言环境下出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应该如何处理这种问题呢?有哪些训练方法呢?一起来看看~
家庭干预中语言训练方法
1.从命名开始
对“所见、所嗅、所听、所吃、所接触、所感”六感进行贴标签,即为命名,命名的前提是出现一种刺激,比如看见一朵花,而命名的结果是间接的强化物,比如称赞。
从名词开始,牛奶、花朵、蝴蝶、蜜蜂、水坑等一系列名词都是帮助孩子在认知这个世界,实现物质世界的某种物体和语言世界的桥梁过渡。
2.建立语言金字塔
大量的名词积累后(一般认为要熟练一百个简单地命名),然后是动词、形容词副词,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不要过早教孩子颜色、特征、功能等高级词汇,否则孩子会把所有的汽车都认为是白色的,导致孩子出现困惑,出现各种奇怪的词语搭配问题,“黄色的消防车”被认为是必须纠正的语言问题,同时孩子自发对名词和形容词的组合,有时候也被认为是孩子语言能力进步的表现,“开心的星星”就说明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3.对孩子多一些赞美和鼓励,少一些责备
孩子的任何发声行为都是有意义的,千万不要因为他只是嘟囔或者哼哼了两句没有发出有意义的词汇,就感到失望,甚至责备孩子。
发声的行为就意味着孩子有语言的能力,有口语表达的能力,这个时候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当然从头到尾的“你真棒”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夸夸孩子的进步,夸夸孩子做出的努力,夸夸孩子做出的尝试、坚持,都是比“太棒了”更为高级的赞美方式。
4.模仿说话
任何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能够模仿且愿意模仿家长/老师说话的孩子,可以为他的语言开启一扇大门。当然也不要急于求成,如果孩子的模仿能力还跟不上,暂时还没有这个技能,那么就针对模仿开展训练后再开展。
试想一下,和孩子玩游戏说“泡泡”或者“蜜蜂”时的情景,孩子可能模仿模仿“泡泡”或者“蜜蜂”会说上几十遍,说话的能力可以促进发音,这个时候的家长/老师如果做出夸张的表情、吐字缓慢、音量雄浑,孩子可以发音发得更好。
5.不要提示和提问
早期语言训练的时候不要提示孩子,也不要反复对孩子进行提问,或者在讲绘本的时候给孩子提问“这个是什么呀?”并期望孩子做出正确的回答,可能会加重孩子的不自信和挫折感,自问并且快速自答是可以的。
拓展阅读:中国七大方言区
我国根据语音的差异,划分为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它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语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70%,北方方言又分为北京语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
是方言:分布在上海、江苏的长江以南和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语为代表。
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语为代表。
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语为代表。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语为代表。
闽方言: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和浙江省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西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广州话为代表。
教学点:10个 人气:566
教学点:10个 人气:286
教学点:10个 人气:277
教学点:10个 人气:276
教学点:10个 人气:27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4006-303-880
川ICP备07505283号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福州康语儿童语言康复中心”所有,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有侵权或投诉,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