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学习需高度注重教材研读。应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教材,深刻理解每一句话所蕴含的含义,务必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尤其是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图片以及图表等内容,这些通常是容易被忽视却又极有可能成为考点的关键之处。
在高三历史学习中,注重教材研读是非常关键的策略,以下是详细阐述:
一、教材研读的重要性
1. 知识根基的夯实
教材是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包含了经过严谨筛选和编排的史实、概念和观点。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教材详细记录了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变迁、经济发展脉络、文化科技成就等内容。通过研读教材,学生可以系统地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为应对高考各种题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历史中的很多细节知识点都直接来源于教材。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信息,只有通过仔细研读教材才能准确记忆。以工业革命为例,教材会明确提到它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这些精确的细节很可能成为选择题或简答题中的考点。
2. 理解历史逻辑的关键
教材的编排是有内在逻辑的,它不仅仅是史实的罗列。在研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例如,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从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到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再到工业革命的兴起,教材呈现了一条清晰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线索。理解这种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在答题时准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材中的观点和评价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例如,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教材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这种思维方式在高考的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中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学生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形成合理的历史观点并进行有力的论证。
二、教材研读的方法
1. 精读文本内容
逐字逐句阅读:对教材中的正文部分要认真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历史概念和结论性语句,要深入理解其内涵。例如,在学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时,要仔细分析其构成要素,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等方面,以及这种制度在不同朝代的演变特点。
标注重点难点:在阅读过程中,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对重点内容(如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和自己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标注。比如,对于古代史中的土地制度变革部分,如果觉得比较复杂,可以用红色笔标记,以便后续重点复习和请教老师。同时,对于教材中的注释、图表说明等辅助信息也要一并关注,这些内容往往会提供额外的细节知识或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解释。
2. 梳理知识框架
构建章节框架:每学完一个章节,要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制作思维导图或知识框架图。以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战争章节为例,可以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主线,在每个战争下面列出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分支内容,这样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整合跨章节内容:历史教材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要善于将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经济建设内容时,可以与世界现代史中的经济全球化等内容相结合,对比中外经济发展的不同路径和相互影响,加深对历史的宏观理解。
3. 挖掘隐性知识
分析图表数据: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地图和表格等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例如,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地图,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时期经济重心的位置变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对于图表中的数据,要学会解读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如通过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统计图表,了解民族工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及其受到的内外因素的影响。
关注教材引用语:教材中引用的历史文献、名人名言等内容也值得深入挖掘。这些引用语往往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思潮、人物观点或事件背景。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内容时,教材引用了一些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言论,通过分析这些言论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和时代精神。
教学点:6个 人气:145
教学点:6个 人气:130
教学点:6个 人气:121
教学点:6个 人气:114
教学点:6个 人气:96
教学点:6个 人气: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