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解思维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将复杂、庞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解决的思维路径。我们可以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做饭来举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先将活动分解成“买菜”“洗菜”“做菜”三个任务来分别解决,而其实每一个小任务又可以进一步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务来解决。层层递进下来将每一个小任务都解决好了以后,“做饭”这个问题也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2、框架思维
分解完问题之后,第二个步骤是识别,即单独检视、思考每一个小问题,搜索解决方案。在这里,我们必须将个步骤里分解的问题汇聚起来,搭建成一个框架,再往里头装东西。还是用做饭这一行为来举例子,将三个任务依照时间顺序排列,再去深挖每一个任务里的行动细则,更容易避免疏漏和手忙脚乱,提高解决效率。
3、抽象思维
完成大概框架的搭建后,接下来需要聚焦几个节点,忽略小细节,形成解决思路。这个步骤,我们得学会断舍离,剖析出问题的核心,将很多没有必要的细节模煳化、删除掉,减少浪费,拉率。在这里小编要出一道思考题给各位读者朋友们了,我们对比上面两张计划清单,可以猜到哪个是善于运用抽象思维的人吗?(考验智商的时候到了)
4、规律识别思维
在编程的过程中,孩子得一直在做这样的训练,发现一些可以重复的单元,把它整合起来,让计算机去重复它。这种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举个数学上简单的例子,比如计算32×(37+4)+47×(37+4)+21×(37+4),它就相当于(32+47+21)×(37+4),其中的(37+4)就是一个重复的单元,可以整合。观察那些做事麻利,效率特别高的人,就是具备了这个能力。很多孩子解题快,就是他善于发现和总结“重复规律”,脑袋里自备了一个装有很多类似于“吃苹果”那样的方法库,遇到时直接调用,不用再从头到尾想一遍,也不会错漏。
5、纠错思维
任何事情都很难一次就完成得尽善尽美,程序运行起来发现不对有问题,这时就需要孩子去寻找出错的地方,并将它一点一点去改正。
程序中很多bug都不是一下就能找到的,常常需要从头到尾把程序的运行顺序一步一步地跟走一遍,观察每一步的运行结果(专业术语叫“单步调试”)。这需要很多的耐心、观察力和专注力,对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是一种磨练。
当调试经验丰富之后,孩子在写程序时还会懂得给那些“有可能会出错”的地方先做个记号,方便回头来检查纠错。
他更关注于提高自己纠错的技能,而不是害怕、回避或者掩盖错误。孩子会越来越懂得,有错很正常,只要能把它揪出来,改正就好。
6、计算思维
如同逻辑思维、设计思维一样,计算思维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到底什么是计算思维呢?
我们还拿做饭的场景来举例子。假设今天家里要来客人,我们会在做饭之前根据客人的口味考虑到今天的菜式。然后问题来了,我们需要买哪些材料?材料要怎么处理?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
而计算思维,正是解决方案的设计核心。
在人工智能时代迅勐前来的现在,让孩子学习编程,显然不是单纯为了让孩子学习算法、代码,而更多地是在培养孩子丰富而科学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说,编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目标的过程。
可能会有不少家长觉得,学习少儿编程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说法太过空泛。但当我们面对复杂繁琐的步骤头疼不已时,编程锻炼出来的思维方式能够地将问题化繁为简,这就是编程之所以不仅仅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还进入了中小学课堂的原因。
教学点:8个 人气:1166
教学点:8个 人气:838
教学点:8个 人气:708
川ICP备07505283号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成都童程童美少儿编程培训”所有,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有侵权或投诉,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