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倍问题乃是解决更为复杂数学应用题之基础,其涉及倍数关系与数量总和的综合运用。对于学生理解分数、比例等概念亦具有一定的铺垫效用。
1. 和倍问题的基本概念
定义:和倍问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例如,已知两个数的和是24,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求这两个数。这种题型是小学奥数中常见的应用题类型,能够锻炼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重要性:和倍问题是解决更复杂数学应用题的基础,它涉及到倍数关系和数量总和的综合运用,对于学生理解分数、比例等概念也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2. 和倍问题的基本公式和解题思路
基本公式:
小数 = 和÷(倍数 + 1)
大数 = 小数×倍数 或 大数 = 和 - 小数
解题思路:
首先要确定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根据公式求出小数(较小的数),再通过倍数关系或者用总和减去小数的方法求出大数(较大的数)。例如,对于前面提到的和是24,一个数是另一个数3倍的情况,先求小数:24÷(3 + 1) = 6,再求大数:6×3 = 18或者24 - 6 = 18。
3. 和倍问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法
直接给出和与倍数关系的题目
典型例题:学校图书馆买来科技书和故事书共80本,其中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科技书和故事书各买了多少本?
分析与解答:已知和是80,倍数是3。根据公式,故事书(小数)的本数为80÷(3 + 1) = 20本,科技书(大数)的本数为20×3 = 60本或者80 - 20 = 60本。
需要先找出和与倍数关系的题目
典型例题: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20,甲是乙的2倍,乙是丙的3倍。求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先找出三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设丙为1份,那么乙是3份,甲是3×2 = 6份,总共的份数是1 + 3 + 6 = 10份。一份的数量(丙)为120÷10 = 12,乙的数量为12×3 = 36,甲的数量为36×2 = 72。
涉及多个数量的和倍问题(和发生变化)
典型例题:甲、乙两仓库原来共有粮食240吨,后来甲仓库运进粮食40吨,乙仓库运出粮食20吨,这时甲仓库的粮食是乙仓库的2倍。甲、乙两仓库原来各有粮食多少吨?
分析与解答:先求出变化后的和,240 + 40 - 20 = 260吨,此时甲是乙的2倍。根据公式,变化后乙仓库的粮食为260÷(2 + 1) = 260÷3(这里出现分数,在小学奥数中可以用份数的概念来理解),乙仓库原来的粮食为260÷3 + 20(把运出的粮食加回来),甲仓库原来的粮食为240 -(260÷3 + 20)。
4. 和倍问题与其他数学概念的结合应用
与分数结合:例如,已知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30,分子是分母的2/3。要求这个分数是多少。这里可以把分母看作单位“1”,设分母为x,则分子为2/3x,根据和是30列出方程x + 2/3x = 30,求解出x(分母),再求出分子,就用到了和倍问题的思路与分数知识的结合。
与比例结合:如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是3:2,它们的总价是100元。这里可以把甲商品价格看作3份,乙商品价格看作2份,总共5份,一份是100÷5 = 20元,从而求出甲、乙商品的价格,这是和倍问题与比例概念的综合运用。
5. 奥数知识点 — 和倍
1.师徒两人6小时一共加工240个零件。已知师傅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徒弟的3倍,那么师徒两人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每小时合做:240÷6=40(个)
徒弟:40÷(3+1)=10(个)
师傅:10×3=30(个)或40-10=30(个)
答:师傅每小时做30个,徒弟每小时做10个。
2.甲、乙两人共有26张卡片。已知甲的张数比乙的2倍多2张,那么两人各有多少张卡片?
解:乙:(26-2)÷(2+1)=8(张)
甲:26-8=18(张)或8×2+2=18(张)
答:甲有18张,乙有8张。
教学点:14个 人气:73
教学点:14个 人气:71
教学点:14个 人气:65
教学点:14个 人气:55
教学点:14个 人气:52
教学点:14个 人气: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