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录取中,总有一部分考生尽管其总分超过了某一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却最终没有被相应批次的学校录取,我们称之为“上线落榜”,这是正常现象。考生能否被录取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高考落榜既有考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1.划线政策性落榜
教育部录取原则明确“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合格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成绩达到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情况下,由招生学校自行确定是否录取以及录取的专业”。因此,各省市都要按略多于招生计划总数确定控制分数线,既然按略多于招生计划总数确定最低控制分数线,那么理论上这“略多于”的部分在录取中就要落榜,这就是政策性落榜。
2.不服从专业调剂
不服从专业调剂是最常见的被高校拒绝录取的原因,引得众多优秀考生竞折腰,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可能优秀考生心里早已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了,所以不希望被学校调剂到别的专业去。
但是,一般受欢迎的专业绝对都是竞争者多、高分选手云集,对于没有绝对把握的考生来说注定是凶多吉少。
3.体检不合格
某些特殊的专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明确要求,比如患有色盲的学生就被限制不能报考军校、警校、医学类专业等等。
所以在报考特殊专业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的体检合格、身体素质达标,不要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白白挥洒出去还颗粒无收。
4.考生存在偏科现象
部分专业是很看重学生的单科成绩的,比如报考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如果想上一本的话,至少要保证自己的英语考到120分,而且还有越多越好。
因为一旦两个学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同,高校就会比较两个同学的科目中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科目分数,择优录取。
5、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录取线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如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
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6、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走势无常。
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所造成的。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教学点:1个 人气:331
教学点:1个 人气:273
教学点:1个 人气:216
教学点:1个 人气:158
教学点:1个 人气: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