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眼高手低
不少考生中考复习目标高,想法多,但是却具体的复习计划,或有计划缺实在的行动。对复习中问题不以为然,思想上有麻痹想法,松懈的心理,具体表现为“眼高手低”。面对复习中很多内容以往学习过的内容,经常抱着“学过了,没意思”“嫌麻烦,不想听”的心理,面对一些反复出现错误的内容,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只愿看不愿写”、“只想听不想做”等不良复习习惯。
问题2.基础偏弱
一些考生对于各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相近概念混淆不清,不能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导致一些模拟练习或考试基础题得不到该得到应该得的分。另外,有些考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梳理能力不强,缺少梳理和归纳知识的基本方法,导致基础不牢。中考备考无论怎样复习,都必须要经历一个对旧知识的梳理过程,关键是梳理的形式怎样?如何有效梳理?怎样通过梳理提升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水平?)
问题3. 规范缺位
一些考生复习练习或模拟试卷上的答题不规范,经常失分,未能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比如有的学生在做数学等理科解答题时,不能按要求代入数据和单位进行运算,出现单位换算错误及计算的错误,造成失分较多。物理、化学学科中不注意运用学科语言规范解答或阐述问题,不能把实验步骤有条理的写出。政治学科练习中不会用书中的语言进行答题,主观论述题的观点分散,答题层次不清,缺乏专业术语,生活语言过多。有的学生书写潦草,涂改随便,评卷教师看不清难给分。另外,数学、物理学科的作图不够清晰明了,书写潦草,发现错误订正拖拉等等,不能实现“该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丢。”其实,解题不规范的失分与考生听课时不够细致,或平时怕麻烦看得多写动笔少有关,有的考生在备考后期嫌负担重,该做的练习不做,该订正的试卷不矫正,一些错误纠错不到位,导致范重复性错误。
问题4.经验匮乏
由于初三备考任务重,缺少接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有的甚至很少有时间看报或看新闻。很多家务也被家长代劳,客观上造成了考生的生活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狭小范围,社会交往减少,生活空间单一。为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少考生对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导致在解答诸如作文、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中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的试题时,被新情境、新材料的信息题所迷惑而造成丢分。
问题5.技能薄弱
实验操作与科学探究活动考查是中考理科的考查的重点,也是拉分点。由于中考复习时间紧,纸笔复习时间比较多,能进行动手实验次数和时间少,实验基本仪器的操作缺乏一定的训练,经常停留在试卷上“做”实验、“背”实验的现象。尽管一些学校实验复习中,会适当开放实验室,但是有的学生怕麻烦不去实验室,错失了重新操作实验的宝贵机会。
问题6.计算错误
很多考生由于平时怕费事,自己动笔算的主动性不够。很多演算类的试题不愿计算到底,不能计算完整,有的爱用计算题进行替代。平时尽管解题不少,由于缺乏有质量的训练,计算能力缺乏不高,很多计算题有计算过程,到会做却不能得分,主要是因结果不准确而失分。
问题7.审题粗心
从以往备考的经验看,中考因审题失误导致丢分占整卷失分的35%左右。不少考生中考一轮复习时,尽管犯“会做却不能得分”毛病,其原因之一就是贪求速度,在解题过程中因为求快而不能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或忽视题目的隐含条件,出现易看错,读错,答错,写错、算错等情况,导致丢失分,结果是欲速而不达。比如语文学科,有些考生拿到文章,草草读一遍,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就下笔答题,甚至有的文章没读完,就着急做题。由于找不出或找不全试题设置情境中的关键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和缺漏点。
问题8.错题重错
不少考生由于复习任务中,往往不太重视每次练习或阶段性测试的错题的整理,错题归类不及时,更不注意解题后反思,,出现“屡做屡错”,“讲过的还错”现象,未能处理好“懂和会,对而不全,会而不对,对而不得分”四个关系。
问题9.拖拉严重
不少考生性格内向,做作业或学习相关的动作缓慢,呈现作风拖拉的毛病。复习阶段作业量大,各类试卷多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因为不会合理分配时间,或者动作缓慢,或习惯松散,边吃东西边作业,导致作业完成不了或完成不及时,经常出现“疲劳战”,不仅拖累了身体,而且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效果。
问题10.先入为主
一轮复习考试中部分学生由于受以往熟题思维的影响,解题时思考问题比较偏面,不注意审题,受前概念干扰,不能仔细辨别熟题的变式题型,采取老办法,老经验来解题,导致频繁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