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202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命题及评析】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微信朋友圈有“点赞”功能。有人关注“点赞”数量,有人热衷于给人“点赞”……对“点赞”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2)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计划在目的地研学两天,现征询同学们对目的地的建议。你建议去哪里?请说说理由。要求:明确写出名人及其故乡,重点陈述理由,理由合理。
(3)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范文:跨越时光的智慧】
在时间的长河中,有些事物和思想,宛如陈年佳酿,越陈越香。它们在历史的沉淀中,不仅未被遗忘,反而愈发显得珍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就是所谓的“历久弥新”。
经典之作,如《红楼梦》《奥德赛》,它们的故事穿越时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主题思想深刻,至今仍能触动人心。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经历,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都是跨越时代的永恒主题。
哲学思想,如孔子的“仁爱”、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它们对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洞察,至今仍能启发人们的思考。这些思想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是因为它们提供了对人类存在和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引导人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寻求智慧和真理。
艺术形式,如中国的书法、西方的古典音乐,它们所蕴含的美和情感是永恒的。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情感和精神的传达。它们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美的永恒。
科学技术,如牛顿的三大定律,尽管现代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牛顿定律在宏观世界中仍然适用,它们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这些科学原理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是因为它们揭示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础。
文化的历久弥新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能够增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还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道德和价值观的指引。通过对经典的重新解读和应用,可以激发新的创意和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共同的文化记忆和价值观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要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历久弥新,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保护和传承这些经典,更重要的是要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作用。这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普及经典作品和思想,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鼓励跨学科的研究,探索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新意义和应用;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使经典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通过国际交流,让世界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中历久弥新的事物。
历久弥新,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启迪。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那些能够跨越时代的智慧和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让这些历久弥新的事物继续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发光发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深度。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让我们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共同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教学点:20个 人气:1522
教学点:20个 人气:568
教学点:20个 人气:489
教学点:20个 人气:454
教学点:20个 人气:447
教学点:20个 人气: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