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国家安全学等24种新专业列入目录。为帮助广大考生提前了解、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古典学、汉学与中国学、应用中文、农林智能装备工程、材料智能技术这五种专业。
中国古典学
所属专业类:中国语言文学类
学位授予门类:文学
开设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培养目标
“中国古典学”是以中国古代经典研究为主的教学和研究主体,以古代中国的本体研究为目标所设立的新专业。本专业以中国古代经典研究为核心,旨在培养能继承并精通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和古代经典,掌握中国传统学术路径,熟悉中国古典知识体系,具备世界人文学术视野,善于从大人文的视角从事古代中国研究的学生。
专业特色
中国古典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四书研读等大量经典研读课程,以及校雠学、小学基础、中国古典学史、中国古典诗文写作、欧亚古代文明、欧亚古代语言文字导论、中国古代术数等课程,为学生理解中国文化传统打好基础。课程设计以目录、版本、校勘、文字、音韵、训诂等“小学”课程为基础,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文献学和历史语言学根底,最终引导学生进入“大学”即经典解读与诠释的领域,实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就业领域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地高校、研究单位、文化单位都亟需大批能够在人文学术领域进行综合性研究并且整体性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年轻学者。
汉学与中国学
所属专业类:中国语言文学类
学位授予门类:文学
开设院校:北京语言大学
培养目标
汉学与中国学专业旨在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综合研究,融合汉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中国学的广泛视野。专业的设立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学研究人才,能够在跨文化交流、国际关系、文化传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不仅关注中国古典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传统学科的深入研究,也涵盖对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和作用的分析。学习内容包括中国文化、历史、哲学、语言的基础理论,以及汉学研究的历史和方法,深入学习中国古典文献,研究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同时学习跨文化交流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中国与其他文化的比较研究。
就业领域
本专业就业方向涵盖了教育机构、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出版与编辑、文化传媒、公共服务、旅游与景区管理以及国际组织等多个领域。
应用中文
所属专业类:中国语言文学类
学位授予门类:文学
开设院校:北京语言大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中文基础、广泛的人文知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教育注重中文听说读写能力、跨文化交流技能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专业特色
北京语言大学设有应用中文学院,是在整合北语60余年国际中文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建的,以培养“中文+”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化学院。学院在“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独立培养与联合培养(中外联合、校际联合、校内联合、校企联合)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搭建“中文+”人才培养多方合作平台。
就业领域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教育行业,成为汉语教师;也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语言信息处理、汉语语音等相关研究。
农林智能装备工程
所属专业类:机械类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
开设院校:东北林业大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林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主要培养数理基础扎实,掌握机电、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突出工程实践能力、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能胜任农林智能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机电产品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方法、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专业课程包括农林机器人技术、农林机械与装备、智能起重输送装备、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机械动力系统、农林精准监测技术、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双语)、森工规划设计等。
就业领域
该专业主要就业单位为国有企事业单位、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及机械电子行业企业。
材料智能技术
所属专业类:材料类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
开设院校:北京科技大学
培养目标
材料智能技术是着眼于当下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增设的新专业。以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为目标,力求促进新工科专业产教融合的多学科交叉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并能灵活地应用于材料智能技术专业科学研究和解决材料智能技术专业复杂工程问题。其主要课程包括理论力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通识课程;人工智能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学科平台课程;材料数据科学基础、计算材料学、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材料分析方法等专业核心课程;智能控制理论基础、智能计算等专业拓展课程。
就业领域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电子信息等领域从事材料数字化智能化研发与制造及经营管理工作,或在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教学点:1个 人气:291
教学点:1个 人气:204
教学点:1个 人气:189
教学点:1个 人气:181
教学点:1个 人气:162
教学点:1个 人气:16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4006-303-880
川ICP备07505283号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乌鲁木齐育英中学”所有,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有侵权或投诉,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