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全国甲卷适用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022年高考新高考Ⅰ卷】
全国新高考Ⅰ卷适用地区: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苏、山东、河北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
【2022年高考新高考Ⅱ卷】
全国新高考Ⅱ卷适用地区:海南、辽宁、重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2022高考修辞真题详尽解析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
21.D【解析】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C.借代,用“蛾眉”代指杨贵妃。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故选D。
【2022年高考新高考Ⅰ卷】
【审题】题目明确设问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这种题型平时进行过大量训练。不管文句是什么,也不论题目如何问,回答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离不开三点:一是明确指出修辞用法是什么(修辞名称),二是解读修辞手法有什么(内容解读),三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效果分析)。
【解析】(1)设问。“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先问后答,下文以三个意味着来具体作答。设问的效果,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追问与思考,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2)排比,【思路】排比+排比解读(三个分句内容)+表达效果(增气势+广文义)【文本理解重点】①三个分句所展示的内容②句式上的气势表达效果和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形式+内容)后面的三句话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 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论述了“失败”的内涵。内容丰富,情感加浓,富有气势,程度加深,强调各种失败虽然给航天领域的研发带来的危害损失巨大,反衬出奕恩杰科研决心之坚定。
【参考答案】(1)设问。“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先问后答,下文以三个意味着来具体作答。设问的效果,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追问与思考,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2)排比。三个“意味着……”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 论述了“失败”的内涵。内容丰富,层层推进,富有气势,强调各种失败虽然给航天领域的研发带来的危害损失巨大,反衬出奕恩杰科研决心之坚定。
【2022年高考新高考Ⅱ卷】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那早晨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中使用了排比,使内容丰富,露珠、太阳、红霞,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变化,多角度多侧面联想想象。
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整齐对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音韵和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视角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极富感染力,排比修辞增强语势。
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以时间为序,从早晨到午间,最后到黄昏时候,分别对应三个意象,抓住了景物特点,具有景物定格的效果,用特写镜头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变着”,寄寓了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
【参考答案】排比。①按早晨、午间、黄昏的时间顺序,通过细数露珠、向日葵、红霞等记忆深刻的事物,写了早到晚三个时间的三种景色;②句式整齐对称,音韵和谐,富于想象,极具感染力;③在铺叙堆叠中突出作者对小城满满的回忆,渲染了自己的怀念之情,表达出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
教学点:8个 人气:338
教学点:8个 人气:293
教学点:8个 人气:269
教学点:8个 人气:247
教学点:8个 人气:231
教学点:8个 人气: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