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广播电视大学简介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泉州分校(前身为晋江地区工作站)创办于1979年,是泉州市唯一一所公办成人高等学校,上承中央电大、省电大的业务指导,下辖9个工作站(学院)。学校现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5050平方米,并于2012年在东海片区规划筹建新的教学办公用楼,总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
学校介绍
我校坚持把为泉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不断满足市民对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立足泉州实际、服务泉州发展,面向基层、面向行业和企业办学,着眼我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全局,以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岗位培训等非学历继续教育,走电大特色的办学之路。
30多年来,全市电大系统共招收各类学生54948人,培养专科、本科毕业生36998名,非学历教育培训15万多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电大系统培养厅级干部10人,处级干部100多人,科级干部1000多人,高级职称上千名。其中,较为突出的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农民企业家、泉州潮兴集团董事长——张汉辉,“人民网最受关注的地方领导人”——李转生,福建省文物技术保护领域学科带头人——李国清,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孙坚力,中国教育电视台《求学人生》专访人物、福建格林集团董事长——赵建河,等等。截至2016年2月,全市电大系统电大学历教育在籍生6927人(实际注册缴费3434人);我校学历教育在籍生2021人(实际注册缴费929人),其中开放教育在籍生1744人(实际注册缴费701人),成人大专277人(实际注册缴费228人)。
学校现设有8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财务室、教务处、社区教育处、招生办、学生处、远技处、后勤保卫处,教职员工50人(其中正式在编人员37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建立起兼职教师资源库,长期聘请来自泉州师院、黎明大学、经贸学院、华侨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及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近40人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品质优秀、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办学理念
坚持“项目带动”,创新招生模式。在用好原有招生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一村一名大学生、退役士兵招生、助力计划”等项目及新媒体的优势,促进并带动学校招生工作稳步前行。与洛江区、台商区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合作,共培养村干部200人左右。在合作过程中,我校学习借鉴党校管理模式,由地方组织部参与管理,并增设特色讲座、开设学员论坛、组织现场教学等,实现了学员出勤率95%、形考及期末到考率100%,受到了当地组织部门的好评。开展“退伍兵招生”项目,服务退伍士兵,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自2015年至今,我校共在鲤城、丰泽、洛江、台商区招收退役士兵共计119人。并充分利用微信H5进行招生宣传,扩大宣传面,提高认知度。在微信H5招生宣传过程中,我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共转发招生宣传信息291378条条,点击量17430次,居省电大微信H5招生宣传量首列。
坚持“走出去”,创新教学模式。打破学校有形“围墙”的束缚,走出校门、深入企业、送教上门,将课堂设在企业,将教材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开设讲座,为学员提供教学实践基地,学员到课率较高,师生互动交流较充分。截止目前,先后与格林集团、锦兴企业合作开办“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与九牧王合作开办“成人大专”工商管理专科,与红瑞兴纺织、天地星电子公司、铁拓机械合作开办“远程教育”(专业有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电子科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吉林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学员几百名。
坚持“协同发展”,创新办学模式。转变学历教育一枝独大的模式,加大对非学历教育的投入力度,推动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条腿走路的局面。自社区大学挂牌成立以来,组织编撰泉州市新市民学习手册之《闽南文化知识(民俗)读本》(上、下册)、《闽南童谣》、《闽南故事》、《泉州十八景》、《泉州古街老巷》、《泉州名小吃》服务于市民,共计印制近万册发给社区居民。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举办了两届“闽南文化知识竞赛”,参赛人员近万人,受到了大众的好评,成功举办了4期SYB创业培训,完成近千名小企业主的创业培训,开展摄影技能培训班,共招生百余名。积极开拓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建立丰泽社区老年教育示范基地,指导社区加强老年教育的理论学习。与伍堡社区、西湖社区、丰泽社区等社区共建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投入资金10万余元;在社区中开设气功保健、中医保健、南音等20多项学习课程,深受老年人喜爱。加强与市老年志愿者协会合作,积极参与我市第二届公益文化节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助老职能。做好继续教育培训、岗位培训等工作,共计培训万余人次。
人气:1652 教学点:1个
人气:454 教学点:1个